海門云谷農展館:gad
海門位于江蘇省南通市,東瀕黃海、南倚長江,與上海隔江相望。其得名自“江海門戶”,是吳越文化的腹地和中國稻作文化的原鄉,海門云谷農展館便坐落于此。和近年來大量涌入鄉村的投資方、建筑師相同,項目的設計團隊亦面臨著回歸本土或開拓創新的歷史性課題。
農展館位于中國首個生態農莊——海門春風藍田小鎮的最南端,周圍阡陌交錯、水網密布,景觀資源得天獨厚。農展館亦是這個小鎮的領袖建筑和精神中心。建筑母題取自農耕文明的“倉廩”意象,其外觀有如一個靜臥田間的方盒子,簡潔大氣;內部核心為圓形筒倉,有“方倉圓廩”之意,既暗含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法家治國理念,也與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相契合。
方案在結構上打破了常規的“層”的概念:圍繞中庭盤旋上升的四個混凝土方盒子使主要受力構件隱藏于旋轉空間內部;屋頂折板形成了頂層大面積開窗,實現了建筑形體和空間的純粹。傳統的地域文脈與現代的生活方式在這里邂逅。
項目團隊試圖將自然的廣袤囊括于建筑的內核。因此,方案最大限度地擴大了這座“田野谷倉”的“足跡””,并在中心位置挖鑿出四層通高的圓形吹拔空間。圓形筒倉被引入了自然的采光與通風,它作為種子博物館,為公眾提供了一處展示、交流、分享的場所,自然而然成為整個建筑的精神核心。在白色方盒子里,筒倉的卯榫結構以老木頭的色彩和觸感消解了空間的“神性”,令谷倉變得溫暖可親。
旋轉的開敞樓梯串聯起建筑垂直方向的各個功能。參觀者拾階而上,猶如踏上一段精心編排的“種子之旅”,觀賞、探索的內在欲望不斷被激發。同時,室內外兩組樓梯形成平行共進的觀賞動線,在樓梯平臺極目遠眺,田園風光、周邊建筑及農展館的內部活動盡收眼底。參觀者可從展館西側出口,經由人工水系上架的景觀橋直接進入小鎮示范區和農業展覽區;亦可通過二層平臺到達展館北側的規劃商業街——這是“雙首層”商業街模式在小鎮的一次實踐。
建筑形體簡潔,表皮輕盈,底部是純凈玻璃體,外表皮則選取具有極高強度和耐久性的UHPC材料。這種低孔隙率的材料質地溫潤如玉,更能凸顯建筑本身的形體和線條,遠看棱角分明,近看柔和朦朧,隱約的通透感模糊了建筑與環境的邊界。其與底部玻璃幕墻形成上實下虛的視覺反差,生動詮釋了圍合與聯接、封閉與通透的關系。
建筑立面擷取了傳統席穴囤谷倉的編織圖底;屋頂則提取谷倉的斜頂,根據柱網陣列之后得到了風吹麥浪的形式;呈現于表皮構圖中的窗洞經設計團隊反復推敲得來,均對應室內重要空間并朝向室外最佳景觀方向。鏤空表皮與窗口將光影引入,為內部空間增添靈氣,營造出豐富的感官體驗,無形間也擴大了建筑的物理空間。看似封閉內向的建筑通過室內外的交流互動,使人們有機會參與到環境的有機生長。
在傳統文化全面復興的今天,設計團隊秉持辯證和批判的態度,既沒有走向懷舊復古的狹義地域主義,也沒有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盲從國際主義,而是在田園阡陌間構建詩意棲居,于吳越遺蘊中重拾智慧基因,以貯存文化、安放情感、凝聚價值觀的精神場所,完成批判性的地域主義實踐。
分享文章,請標明來源: http://m.fjcsjsxx.cn/xuni/1141.html 免責聲明: 圖片內容來源網絡,本網站對作品圖片的版權未作證實,對作品的原創性、真實性不作保證,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如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電話聯系:400-035-0358 進行刪除.